地质方山 人文方山 科普方山
方山茶缘

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早期。双子叶植物的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的中期。山茶料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底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出现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茶树在山茶属中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如此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经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由于第三纪中期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各地茶树向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茶树大致沿着三个方向向外传播。一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沿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方向(即向着低纬度、高湿度的方向)演变,使茶树逐渐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二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等水系向东北大斜坡方向(即向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干燥度增加的方向)演变。三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元江等水系向东及东南方向(即向着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又干湿分明的气候带方向)演变。

相传,上古神农氏曾经在湖北一处山川交错、密林幽深的地方尝遍百草,以辨其药性,“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后来为了纪念神农氏,人们把那里称为“神农架”。由此可见,至少在神农时代,野生茶树就在适宜的地方广泛分布。除了云贵高原以外,在海南、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发现很多野生茶树资源。回溯茶史,我国很多传统名茶都与野生茶树密不可分,如碧螺春、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峨眉茶、余姚仙茗、莫干黄芽、钟山云雾、方山紫雾等茗茶最初均由野茶采制。

方山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高海拔209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为茶树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方山是华东地区典型的火山地貌,其独特的火山石和丰富的矿物质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方山好茶。方山火山石多呈紫色,晨间或雨后常有雾气萦绕山间,呈现紫气东来的祥瑞气象,所产茗茶故名紫雾。紫雾茶芽壮叶肥、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滋味深厚、鲜爽甘醇、汤色明亮、幽香如兰、回味香绵。

方山不仅茶叶品质优良,茶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泰伯奔吴筚路蓝缕,开创江南文明。秦始皇东巡寻茶养生,凿山通淮。葛玄、葛洪、陶弘景采茶做药。达摩方山面壁悟法,后有茶禅一味。乾隆御临方山品茗招隐,成为后世美谈。方山仍留有祖龙顶、千秋岭、火山口、三生石、祖龙湖、祖龙潭、祖龙塘、祖龙井、石龙池、龙藏浦、八卦泉、虎穴泉等自然景观及定林寺塔、洞玄观、天印宫、东霞寺、宝积庵、洗药池、孙权点将台、葛仙台、王僧辩墓、韩熙载墓、柳世隆墓、曹家大墓等遗址和方山烈士墓、抗日碉堡群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方山优美的茶园景观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蜿蜒流淌的九曲山溪和十里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城、林、湖、草为一体的迷人风光。

图片1.png



025-52713110